首頁 ﹥ 咖啡資訊 > coffee烘焙記事 > Taiwan咖啡豆基本物質〔二〕 2015-12-22
台灣咖啡豆中所含氮化合物可區分為:植物鹼、胡蘆巴鹼、菸鹼酸、蛋白質、胺基酸、綠原酸、脂質、揮發性物質、有機酸、咖啡因等。
植物鹼:
植物鹼於咖啡生豆中之含量,會因品種上不同,而有很大的差異,台灣咖啡生豆含量平均約0.7%左右,而阿拉比卡種約1.2%,羅百斯塔種含量最高,植物鹼與咖啡因有相關成分對比的原因。因此數字證明台灣咖啡屬於中等咖啡因產品。
葫蘆巴鹼:
葫蘆巴鹼是一種無色結晶,溶解性極佳,其對人體生理作用,中樞神經、促進膽汁之分沁及腸道之蠕動。葫蘆巴鹼對於咖啡品質及口味上的影響很小,另葫蘆巴鹼會分解多種化合物,包括非揮發性之菸鹼酸等多種揮發性物質,已被鑑定出有9種為蘊含咖啡香氣物質。
菸鹼酸:
台灣生咖啡豆含量很少,於烘焙後就會有增加現象,主因是來自葫蘆巴鹼分解作用,高溫下烘焙菸鹼酸會繼續分解釋放是屬揮發性物質,但真正含量並不多。(烘焙程度會影響菸鹼酸的多寡)
蛋白質:
生咖啡豆以粗蛋白總計約13~18%,若扣除咖啡因及葫蘆巴鹼等含氮化合物,咖啡中真正的蛋白質含量約8~10%。也有許多種酵素,蛋白質分解酵素、脂肪分解酵素、醣類分解酵素、半乳糖水解酵素及過氧化酵素。
胺基酸:
台灣咖啡生豆中含有0.12~0.22游離胺基酸,羅百斯塔種含量略勝一籌,游離胺基酸會影響咖啡的風味,但對於口味的影響較少。
綠原酸:
咖啡苗株中的綠原酸主要在於生長時生理調整,促進植物生長、根莖的形成、抗菌防病蟲害、一直到成為木質素之前趨物,而在咖啡生豆中的綠原酸阿拉比卡種比羅百斯塔種含量較多,水洗式處理加工法含量比日曬處理法減少35%,綠原酸經烘焙過程中會流失,為什麼咖啡湯汁會澀味口感,原兇就是綠原酸,代表未熟豆含量比較多。
脂質:
咖啡豆脂肪存在於胚乳中之咖啡油,及存在於咖啡豆外層蠟質不僅含有三酸甘油脂,對於咖啡的特質是很重要的,生咖啡豆所含之咖啡油,因品種差異有所不同含量,台灣咖啡生豆平均乾物量的16%,標準值為0.82%。
揮發性物質:
揮發性物質是咖啡風味主要來源,其存在會影響咖啡香氣及品質,生豆中的非揮發性物質於烘焙過程中熱降釋放出而來,由咖啡豆品種、栽培氣候、土壤條件以、生豆的保存環境、烘焙溫度及時間、烘焙器具等因素,將會進而影響咖啡揮發性物質的組成因素。
烘焙過程中所產生的氣體香氣如榛果味、奶油味、焦糖味、生澀味、草青味、香辛味、煙燻味及苦味,多來自於可揮發性物質,烘焙程度的差異也隨著改變咖啡的風味特質。
有機酸:
咖啡生豆所含有機酸包括了檸檬酸、蘋果綠、草酸及酒石酸等、但經烘焙以後酸的含量產生了很大的變化,而值得注意的是酸的變化,甲酸及醋酸在烘焙初期會有增加現象,而隨烘焙程度深淺而遞減之,檸檬酸及蘋果綠則隨著烘焙中逐漸形成分解。
咖啡因:
咖啡因是植物鹼的一種,化學成分是C2H10N4O2,是一種白色略帶苦味的粉狀,咖啡因會刺激動物神經系統,對人體中樞神經是一種興奮劇,也是人們迷上咖啡的主要原因。
( dfcts 打雜工 LI-yan, 版權所有。請勿轉載)